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专栏 >> 
天天播报:矮脚马学名_矮脚河曲马

时间:2023-04-25 05:10:54    来源:互联网

1、一、原有马种 蒙古马系统。


【资料图】

2、2、西南马系统。

3、3、河曲马系统。

4、4、藏马系统。

5、5、哈萨克马系统。

6、二、培育马种。

7、三、引入马种。

8、(1) 原有马种,当地原产,未经过其他马种杂交的地方马种。

9、(2) 引入马种,引自国外,在中国繁育多代,适应良好,改良效果好的马种,并非全部引入马种而是中国化了的马种。

10、(3) 培育马种,以上两种马的杂交种,在杂种基础上按育种方案育种,达到理想型指标又转入杂种互交,横交固定,经地方验收,国家备案的新马种。

11、这一分类档次的确立,反映了中国马匹改良育种的重大进展。

12、一、蒙古马系统分为:1)、蒙古马、2)、锡尼河马、3)、鄂伦春马、4)、大通马、5)、岔口驿马、6)、焉耆(yan qi)马、7)、巴里坤马。

13、 蒙古马:分布在中国东北、西北、华北。

14、蒙古人民共和国、俄罗斯东部。

15、国内分布广,数目大,北方草原为主产区,大批流入周边农业区。

16、是中国的主体马种,占总数的60%以上。

17、内部又分品种及类群。

18、短程速力不快,长程持久力好。

19、2、 锡尼河马:产于内蒙古东部呼盟鄂温克族的锡尼河流域,以当地马为基础,引入过多个外种与之杂交,育种方法近似三河马,但质量较差,习惯上列入原有马种当中。

20、3、 鄂伦春马:产于内蒙古东部鄂伦春自治旗及邻近的黑龙江省数县。

21、品种分类属于蒙古马系统,但别具特点。

22、是擅长登山又具雪地滑坡特殊行为的狩猎用马。

23、可供骑乘、运输、缺少草料时可以以肉食充饥。

24、4、 大通马:产于青海省大通、门源等县,产区是2500m海拔的高原牧场。

25、农业因霜冻不能保收,草原良好,种青稞等早熟作物。

26、大通马中多走马,有“十马九走”之说。

27、优良个体高达135cm以上。

28、大通马河曲马杂交得一种实用型马。

29、体形较大,适合高原。

30、大通马可作为藏马及西南山地马的改良用种马。

31、5、 岔口驿马:产于甘肃省天祝等县,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驿站快速通信用马,多走马,速力较快,持久力强。

32、该马同大通马有血统交换关系。

33、6、 焉耆马:产于新疆的焉耆和硕等县。

34、属蒙古马系统,但体形较大,有外学导入。

35、一支蒙古族部落,集体带马西移到俄罗斯欧洲部分,受到沙皇压迫又万里跋涉连人带马返回祖国,成为民族爱国佳话,受到清朝皇帝表彰。

36、移行中同欧洲马杂交。

37、近年又引入奥尔洛夫、卡巴金马杂交。

38、产地属天山,放牧条件好。

39、多年在不同条件下养育,品种内部又两个明显地方型:山地马、盆地马。

40、7、 巴里坤马:该马分布于新疆北部的巴里坤、伊吾、哈密各县,属蒙古马系统。

41、本品种选育的同时,部分引入阿尔泰马、哈萨克马杂交。

42、高原适应性良好,骑乘及驮用均好。

43、产地草原广阔,建有马场。

44、二、西南马系统分为:1)、建昌马 2)、云南马 3)、贵州马 4)、百色马 5)、利川马 建昌马:产于四川西昌盆地,云贵高原在此急骤下降,成为盆地小气候区,海拔为2000m左右,农业发达,适合养马。

45、建昌马,体高114-120cm,为西南山地马的代表。

46、有轻、重两型。

47、2、 云南马:云南野马化石及云南马半化石的发现,说明云南是野马家化地点。

48、云南马分布在云南西北部、东北部、南部,类型较多。

49、云南马内部类型变异明显。

50、3、 贵州马:贵州马比前几种马体形更大,类型较重。

51、分布在安顺等县。

52、农业区的马体略大,适合挽车用。

53、东南部产山地马,体形较小。

54、4、 百色马:产于广西百色及河池两地区。

55、云贵高原延伸部,海拔高、多山。

56、有石山区、土山区,二区地理差异明显,产石山马及土山马。

57、到无山地势平坦的地区很少有马匹分布。

58、5、 利川马:湖北省西南山地、利川等12个县产利川马。

59、体型略大于其他西南马,亦属于西南马系。

60、三、河曲马:产于甘肃、青海、四川三省交界处及周边。

61、为中国地方马种中的大型马,可用作种马改良的地方马种,在西北享有盛誉。

62、是特殊的一种马,同中国的任何马种都不相同,从而在分类上给以独立地位,为多民族长期选育的结果。

63、河曲马中,有少数个体高达145-150cm,任何地方马种中见不到如此高大的马。

64、我们认为唐代以来,在当地设多所马场,引入国内、外马种杂交,可能与此有关。

65、当地水草丰美、气候冷凉,有利于大型马的形成。

66、四、藏马:产于西藏高原的3000米以上高海拔山区,包括西藏、青海、云南、四川、新疆,为跨省分布的马种。

67、1980年除新疆以外均进行过资源普查。

68、来源、外形、高原适应均较特殊,为分类系统之一。

69、在高海拔山区,乘、挽、驮均可。

70、五、哈萨克马:哈萨克马原产哈萨克斯坦,为跨国分布的马种,产地包括亚洲西部、欧洲东部,从东到西体型逐步变为高大轻快。

71、我国新疆分布着部分哈萨克马,属低身广躯的类型。

72、来源及外形同蒙古马有别,两者间存在杂交关系,该品种马为良好的杂交母本。

73、六、其他地方型小马种及新异个体: 矮马:产于四川、云南、广西、贵州等地。

74、平均体高在1米以下,体小,外形匀称,适合山地骑乘、驮运、拉车。

75、2、 晋江马:福建沿海福州与泉州之间,有公路相连。

76、公路两边分布的一种马,外形好,挽力强,不怕炎热蚊虫。

77、产地周边是无马区,所以来源不清,暂时列入西南马系。

78、3、 新龙马:四川甘孜新龙县产的一种马,体型较大,四肢下部向后有长毛。

79、属甘孜马类型。

80、4、 麦洼马:麦洼为四川阿坝一个地名,该马体高约130左右,呈兄深、短脚近似奶牛的体型。

81、5、 骡子马:见于四川白河。

82、该马外形特殊,耳长、嘴巴尖、尻部斜,形状似骡,实际是马,有繁殖能力。

83、6、矮脚河曲马:产地在青海南部河南县柯生乡(距甘、青边界约30km处)。

84、唐代出土文物唐三彩中有矮脚马,可能确有此物。

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,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。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