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专栏 >> 
卓国伟:驻村第一书记的“帮扶经”

时间:2023-03-23 16:43:30    来源:羊城派

文、图/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再睿 通讯员 区文海 冼鼎中

罗定市烟草专卖局(分公司)是罗镜镇官渡头村的对口帮扶单位,2022年,卓国伟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开始了对官渡头村的驻村帮扶,他坚持用真心和汗水浇灌乡村振兴之花,驻村帮扶工作结出的硕果累累证明了他的付出。

驻村 筑村 助村


(资料图)

为了尽快开展工作,到村里的第一天,卓国伟就找村主任聊了足足四个钟头。他了解到,官渡头村登记人口约4200人,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,留守村里的大叔大婶、老人小孩不足2000人。村集体经济收入不高,村民收入主要依靠种植水稻、花生、玉米、黄豆等农作物。

“第二天见面,他说想了一宿,已经有个大概的工作计划了”,村主任肖汉华哭笑不得,“又拉着我讲了几个小时。”

“当时我就意识到,这样的条件下要想增收,还得靠搞种植,”卓国伟对肖汉华说,“但具体种什么种多少,我心里也没有底。”

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。在肖汉华的支持下,卓国伟向村委讲述了自己的想法,大家一致决定先调研。随后,卓国伟和村干部邀请农业专家实地考察,深入调查村里各处水土的特点,还跑到邻村去“取经”。

几个星期下来,卓国伟和村委们研究了不下二十个方案,在综合考虑水土、市场竞争、消费习惯等因素后,他们最终决定在罗镜河边的100亩地试种淮山和粉葛。

方向总算是定下来了,但推进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。官渡头村位于罗镜河的水尾区域,由于水利基础设施落后,官渡头村的农田始终难以走出缺水灌溉的困境。

于是,卓国伟和村委组织起一支志愿队伍,一顶顶草帽、一双双水鞋向着罗镜河进发,沿着河流上上下下巡视水利。经过两天的摸排调查,水利志愿队对沿河水利设施的情况有了更准确的把握。卓国伟紧锣密鼓地制定了修缮方案,在志愿队的努力下,他们顺利完成6处水利设施的疏通、清淤、加固工作,成功地移走了摆在试种面前的大山。

可“一山放过一山拦”,修缮水利设施时志愿队的人手还勉强够用,但试种100亩不是小事,水利志愿队的这点人手明显不够用了。

春耕不等人,农时贵如金。罗定市烟草专卖局(分公司)办公室的电话响起,电话那头传来了卓国伟的声音:“刘书记,是这样的,我们官渡头村这边……”

接过村民们端来的茶水,卓国伟大声地呼唤田地另一边的党员志愿者:“兄弟们,都歇一歇,来喝点茶水吧!”站在高楼上俯瞰官渡头村,绿色的田野里,十几抹红色陆陆续续起身,伸伸腰便快步往田边走去。党员志愿者们美美地喝上一杯茶水后,顾不上休息,马上又回到田里,拿起工具干起农活来。

人勤地不懒,土地不会亏待辛勤的汗水。今年3月,官渡头村试种的100亩淮山、粉葛迎来了大丰收。卓国伟又喜又急,喜的是丰收,急的是销售。为了拓展销售渠道,卓国伟和村委干部们不仅到处联系收购商前来洽谈,还积极发动亲朋好友搞宣传,朋友圈、公众号、微博齐发力,一时间,官渡头村“超靓”淮山粉葛名声大噪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,发出的是一条又一条条信息,收到的是一张又一张订单。不过,“有了销路”距离“多了收入”还有最后的一步之遥。

“现在是淮山粉葛销售旺季,但村里人手缺得很厉害,”罗定市烟草专卖局(分公司)党支部的电话再次传来卓国伟的声音,“农户们着急出货,又到我们出动的时候了。”

田家农事忙,助收不误春。3月10日,官渡头村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,繁忙的田间地头里只有稻草人还挺直着腰板。

3月的天气还是乍暖还凉时候,卓国伟和党员志愿者们却满头大汗,他们脱去身上的“红马甲”,稍作休息,便再次投入到抢收工作中。在他们身边,圆滚滚的淮山和大块大块的粉葛堆被整整齐齐地堆成小山,等待称重打包。

乡间公路上,络绎不绝的货车载走了淮山粉葛,送来了令村民喜笑颜开的种植收入。据统计,官渡头村试种的100亩淮山、粉葛为村民带来了约150万元的经济收入。

“帮人帮到底,送佛送到西嘛,”面对村民们的感谢,卓国伟和党员志愿者们只是笑笑,“有什么需要尽管跟我们说,我们可都是党员啊。”

用心 用情 用智

为了对全村脱贫攻坚工作的基本盘有个大概的了解,卓国伟开展了连续两周的走访,摸清了官渡头村的底子:村中有2名特困儿童,有低保户23户、五保户21户。

了解完情况,卓国伟立即开始了工作。很快,在罗定市烟草专卖局(分公司)党支部的帮助下,卓国伟申请到一笔慰问金,他用这笔钱购置了棉被、米油等物资,亲手送到两名特困儿童的家里。

“哎呀!老卓,怎么拿这么多东西来!真是太感谢你了,”接过慰问品的是照顾东诚的奶奶,“等东诚放学回来一起吃个饭吧。”

卓国伟谢绝了她的好意,因为他的行程不仅仅是到家探望。在组织慰问活动的同时,他还调查了官渡头村管辖范围内的学校,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地学校的情况,他打算到校园里去转转。在校长的带领下,卓国伟先后参观了学校的宿舍、课室,校长直言:宿舍是门也破旧、窗也破旧,课室连风扇都没有几台能正常使用的。

“从学校出来已经天黑了,路边连盏灯都没有,”了解到这样的教学条件,卓国伟心急如焚,“孩子回家路上一不小心不就摔倒了吗?这怎么能行!”

再苦不能苦孩子,再穷不能穷教育。在罗定市烟草专卖局(分公司)的帮助下,卓国伟多方协调,不仅为官渡头村管辖范围内的两所小学添置了路灯、门窗、风扇等设施,还为孩子们争取到一批爱心文具,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孩子们的学习条件都得到了改善。

再次到特困儿童家走访,11岁的东诚正在桌上用爱心文具写着作业,见到卓国伟来访,东诚热情地和他打招呼:“卓叔你看,我这次数学进步了6分!”

与喜欢叫“卓叔”的东诚不同,比卓国伟年长十来岁的老陈喜欢管卓国伟叫“卓哥”。卓国伟让老陈喊他小卓,但老陈便笑笑,说:“你带着我们挣大钱,当然是叫卓哥了!”

“老陈是因病致贫,但他自尊心很强,照顾他的时候要注意方法,”卓国伟会根据每户家庭不同的致贫、返贫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,“跟老陈说是‘补贴’他会以为你是在施舍他,得跟他说是‘分红’才行。”

在淮山粉葛的出货高峰期,老陈找到卓国伟,想要为村子出份力,可挖掘、搬抬都是力气活,老陈的腰有伤病,且不说力不从心,一个不留神可能会加重病情。思前想后,卓国伟决定安排老陈去搞包装,让老陈将称好重量的淮山和粉葛用报纸和绳子包好,放到一旁等待志愿者来搬运。

收到货款后,卓国伟找到老陈,要把钱给他。可老陈不肯收:“平时政府对我够关照了,种淮山我也有拿分红,怎么能再收呢?”

和老陈打惯了交道的卓国伟机智地回应道:“雇你干了几天的包装活,要是不给工钱,我不就成了黑心老板了?”

听了这话,老陈不再推却,他笑道:“多谢卓老板。”

“老卓、卓叔、卓哥、卓老板……”驻村以来,卓国伟多了很多称呼,但说起他来,村民们都对他的工作竖起了大拇指。

来源 | 羊城晚报·羊城派

责编 | 魏琴

校对 | 赵丹丹

标签:

上一篇:

下一篇: